俞樾先生《廢醫論》証古篇,提到了古時人們生病之後會採取的不同治療方式的問題;“內服以湯藥,外治以針石”;提到孔子生病之後會想到的用祈禱的方式,以及對醫者的信奉。
提到這裡,我不由得想要多談幾點自己的觀點。在我看來,雖然治療疾病的方式有很多種,各家有各家特殊的方式,但最重要的是什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醫生和患者應該怎樣正確地去面對這個問題?我想,更重要的是醫生和患者之間需要達成一種共識,且不論信任與否的問題,醫生應該怎樣去看待患者,患者又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醫生,我們之間共同面對的是什麼?我們面對的是疾病,我們共同的目標是治療疾病,戰勝疾病,解決疾病帶給我們的這種困擾。我想這是最重要的。如果醫生與患者之間能夠達成這樣的共識,那麼,治療疾病應該會輕鬆很多,也可以真正地為人類減輕很多痛苦。
同時,証古篇裡談到了孔子對巫和醫這兩個概念的理解。其實在那個時期,醫和巫可能還沒有被真正地分開,即使分科也是才剛剛開始。當時,神留在了巫裡面,精和氣就留給了醫。 對於孔子的這些言論,我是不可以妄加評論的,我們需要尊重古人,但同時有很多需要我們深思的地方,我們需要查閱更多的資料了解這些,去正面地理性地看待關於巫和醫的問題。而關於“重巫重醫”、“廢巫廢醫”這類說法以及這種現象,我表示直到現在我都不是很理解。
我認為,巫,更多的是注重一種精神、信仰、情志、心理方面的;而醫,更注重的是關於臟腑器官的一些器質性、功能性方面的治療方式與手段。神,放在巫裡面,精與氣放在了醫裡面,而精、氣、神本就是構成與支撐人的生命體的完整部分,我認為,它們三者缺一不可,我們應該完整地、系統地去看待精、氣、神。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