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易经》之美当中,第六个问题就是谈到《易传》与文学,文学里边,历代的文豪文论家都提到这一块。你比如说汉朝的杨雄在《太玄》《法言》,“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我们在座做书法的,看到没有?言是心声,我们说出来的话,是我们内在发出的声音。音乐里面涉及到三块,声、音、乐,三个层次是递增的。声音,任何植物动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发声,但是不一定有音。你有音了,音质好,那是天然的,但是有没有乐?所以乐才是一步一步向人文靠近。书,心画也。真正的书法,真正的书写,是我们内心留下的踪迹,是内心留下的痕迹,笔墨仅仅是你的手段,所以你要达到某个状态了,你内心,那个诚挚在心,成竹在胸,都是一个道理。而这个里面它至少构成了这一点。王充的论衡里边,明确的用《易经》的天文人文思想,南北朝的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篇里面就提出天文人文,原来我读博士的时候,我们的先生是要每一个人在他面前背诵这篇,我当时还是背的,那个时候岁数我在我们班上都算大的,但是我还是下苦功夫都能背,但现在久了又不记得了,但是整个感觉还在里面。清代的姚鼐,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后来就形成一些审美规范。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优美,鲁迅的摩罗诗里说,里边也谈到刚健,这些都源于《易经》里面的思想,《易经》里面蕴藏的这种哲理。所以《易经》它确实是所有的人文学科之母。今天不是谈到计算机那个二进制吗?莱布尼兹发明二进制,就是发现二进制,受到了中国《易经》的启发,但是我们就不能够把问题过于的说的好像二进制就是我们创造的,计算机就是我们发明的,我觉得这样说起来真还不是文化自信,是感觉的勉为其难,我对这勉为其难的说法,我是心存警惕的。这里你看举到一段,我指就是,这是以前我背过的,我在这里简单的给大家把这一段再熟悉一下,“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