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养生美学:邱正伦教授《易经》时刻(48)

每一种书体里边留下来的精神传统、审美传统、表现传统,都作为一种精神流传到你们的笔端,这个时候,你们的创新就不会过多的流于表面,就不会像今天有同学讲的那种是属于故意制造了一个构成,来生成一个创新,那个创新是非常表面的,真正的创新就在我们的生命之中。这里还用一个词来讲,你们都知道儒家里边特别讲究仁,一个单人旁一个二那个“仁”,是不是?结果我们今天把它纯粹的抽象出来,变成一种伦理规范,还要讲仁义道德,其实这个仁是什么意思?就和乾卦里的元是一个意思。仁就是生命,就是生命的种子。举个简单例子,杏仁、桃仁、李仁,是不是那个仁?那个仁就是生命的种子,它为什么外面有个硬壳?那个硬壳就是保护里面非常柔弱的那个生命,所以老子讲以柔克刚,柔是生命的原点,但如果过分的刚,就形成了死,比如说那个人死了,就是硬邦邦的,看到没有?但是生就是柔软的。你看儿童婴儿是不是一身都是柔软?所以生命的原发点一定在这个里面,而周易里面易经里面这一方面的论述都成为我们今后为什么我们用毛笔来做书法,而不用硬笔来做书法。客观的讲,我对硬笔书法是持否定态度。硬笔书法虽然也在书写,但是它里面确实没有,即便现在有一些硬笔写出了书法的形态,也是利用比如说笔芯笔都是在用毛笔里边的提按,是吧?用的原理都是来源于我们的软笔,因为软笔里边有无限可能性,硬笔里边原则上可能性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