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方面就是神妙之变,《易经》系辞上传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这里面谈的精,我今天谈了两个含义,第一个精就是指的精气神那个精,实际上是无形的,变成精神的精,就是无形的,那和什么物质联系的,就是精气精分,这个里边精气为物,游魂为变,那也就是达到细微的时候,变化也就产生了。“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就是我说的用筮草占卜,五十根,抽一根出来作为太极,然后用四十九根演算,演算出来,就分成上下卦,也就64卦的演算,用筮草占卜的时候,占筮的时候,那是非常准的,这个我就不多讲了。“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易经》的系辞下传,“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一段话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没有时间展开来讲,它也是系辞篇里边,因为系辞是哲学篇。你看,只有通其变,通泰是因为有变化,而且要通时、通察、通观他的变化,“使民不倦”,就是只要知道老百姓知道变化了,他就不疲倦了,比如说你们听到后面这一块,肯定就疲倦了。这个时候就是要通其变,你们才不疲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转化为你们心目当中的意识、经验、情感、感受,成了你们自己生命当中的能量,那就成了。你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所以,“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得到了上天运行的规律这方面的保护,你也把这一切造化都通融了,消化转化成你自己的能量,那没有什么不吉利的。《易经》的系辞下传,“刚柔相推,变在其中也。”前面也讲到了。“《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第五个问题就是变化之美当中,人事之变。《易经》系辞上传,“通变之谓事”,我们只要面对做事儿,就是要讲究通变,我们要写书法,也要想到痛变,我们与人交往,还是要想到通变,只有这样,事情做起来就容易了。“天地变化,圣人效之。”所谓圣人,就是问了天道,懂得了天道,知道了天道,这个时候,他是效化的是天地变化。“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用变通的这种理论来教化民众,来推动整个民众的生活生产,那也是做出了伟大的事业,“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就是一切都是讲的变通,所以系辞下传“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个里面就贯穿了一切。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