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养生美学:邱正伦教授《易经》时刻(80)

整个《易经》里,其实体现在美学里面就是象。你看,“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我觉得这个里面是非常有启发性的,这个在平时生活里面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印象,你看,我们写一本专著,比如说几十万字的文字的专著,在word文档里面,它真正占的空间是很少的,有时候一张图片,如果是精度比较高的,甚至一张图片就完全胜过一本专著占据的空间量,这说明什么?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个,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那圣人之道怎么传播呢?按照孔子在他的说法里,圣人立象以尽意,通观我们整个易经里面,体现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占卦也罢,占筮也罢,卜卦也罢,最后呈现出来的都是立象。由此可见,不管是文字产生的初期,我们说的是象形文字也罢,形象文字也罢,或者图像也罢,你看,它自身的容量靠我们书上写出来的是一个线性叙述方式,靠我们言说的也是语言出现的方式,它们占的空间都相对较少,而图像,它的蕴藏力,它的包含性,它的容量是巨大的,所以很多人自己画出了好的作品,画出了好的画,很多书家写出了好的作品,但是究竟好在哪里?他是不清晰的。那这个不清晰是不是不懂呢?不是。而是因为有很多信息是处在图像的蕴藏在其中,所以我们东方美学特别讲哪一点?就是讲意象之美。真正一个客观的物象,他的信息像与不像,模范的外在形象轮廓一出来,色彩一填上去,也就差不多了,但是意象就不同。什么叫意象?我非常反对从词典里教科书里直接下定义去理解它。什么叫意象?我们理解起来非常简单,意中之象,心中之象,这个象里边的读解就带有无限抵达的数量,所以,很多经典作品就是能够经受无限次的阅读、理解和深挖,甚至作者、艺术家,自己创作的时候,都没有真正做到这个意图显现,但是,它并不妨碍我们阅读者、我们观赏者、我们理解者出现的理解,所以真正的阐释学,我现在很推崇的就是现象学的阐释学,因为阐释学能够让文本增值,而且这个增值是什么?审美价值的增值。一个事物之所以美,并不因为我们人多了,分享多了,它的审美信息、审美价值就减弱了,相反,它是让原有的审美价值得到了提升,得到了丰富,所以这个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