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养生美学:邱正伦教授《易经》时刻(88)

学习的学,就是仿效,但是仿效的结果就是要觉悟,所以学者觉也,这个是很重要的,这个话语是很有意思的。《左传》里边子产谈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我们前面谈到音乐的时候,谈到乐论的时候,“乐由中出,里至外作。”是不是说的一个意思?你看,真正的音乐,因为声音里边经历三个阶段,所有的发出来的原始状态的是声,一旦通过节奏旋律就变成音,音之和谐成为乐,看见没有?这三个境界。那我们面对,比如说我们要画一幅画,第一个描绘这个就是物象,是吧,描绘出来的物象。第二个,留下来的印象派,前印象派实际上还不是现代主义,比如莫奈,他们做的这一块还是在成为光的奴隶,就是以光作为判断事物,把以前在画室里面画画就移植到户外,面对大自然本身,面对光线不断变化,事物的形发生变化,所以他留下的是印象,后印象才是现代主义,后印象就加入了什么?加入了我们说的意象,就加入了自己的意识里边的东西,情感、意识、思想、观念,这些加入才能构成意象。下传里面,“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就是对自己,比如说我们五官,眼耳鼻舌身意。远取诸物,我们描画一下山、水、人、物,包括像牛马所有的这些外在的事物,都可以这么去理解。他这个里面说的表面上很宽泛,但其实是他们的审美经验的历程,其实审美本身就是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你看马斯洛的心理学,谈到人的七大层次的需要,最高需要是什么需要?审美需要,最低层次的衣食住行生存需要。好,接着上升一步,安全的需要,再上升同情心的需要,再上升一步就是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里面再往上走,把自我实现就分成认识事物的需要,理性的需要,自我价值的需要,最高的价值就是自由价值,就是审美价值。所以你们书写里面达成了,我今天痛快淋漓地抒写出来,这就是最高的生命状态。但是你说那生命状态已经达到最高了,是不是每时每刻看到他都是最高,非也。他又要重新激发,因为这个是不能够量化的,这本质上是不能量化,但是有一个方向性的提升,这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