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魏晋时期,你看尚韵,尚韵和气是联系起来的。谢赫的六法,首法就是什么?气韵生动,是不是技术?是不是境界?当然这是境界,是你的整个感同身受达到这个标准,才可能用气韵生动。你看,气韵生动,你说把气和法,气法生动,能不能够组词?所以在唐朝隋唐尚法,气就靠边站,因为那个时候主要是倡导什么呢?只有书写者在自己的法度里边,加强势能,比如说颜真卿,是吧。说实在的,以前我年轻的时候,我对一般书上看到颜真卿写的唐楷,我是不太喜欢的,这说老实话,但是到了西安的碑林,在碑林众多当中,一看到颜真卿的,那确实是大唐风采,那个精气神在他的碑文里面一下就耸立起来了,所以那就是大唐气象,他确实是这样,但是他的法度森严。其实我更喜欢他的行草,比如说号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是吧,那个里面,当你真正沉浸在他的那种书写情景里面,那些法度就有了,血气方刚,就有了生命上下之间的关系,他就是通泰的。相反,《兰亭序》里边,由于是复制品,我们很难找到他书写的那种书写性表现出来的精气神,那个是还相对比较艰难,所以你看唐尚法,两宋尚意,我觉得还有意象意境,是吧,有表现主义的因素,文人画也基本上在那开始就是上升,是吧。文人书法就更加盛行了,特别是苏黄米蔡,是吧。说实在,苏轼的书法,主要是他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大家,居于榜首,所以再把寒食帖作为天下第三行书。其实这个编排是后来的好事者做的功课,我深信他们自己从来没做这个功课,但是我们学习者,就往往由于别人做了这个功课,我们就不加反省,我们就很难加诸,“哦,这个第三,好像是要差一点。”是不是就很容易得出这种,其实这个感受是不好的。评出第一第二第三,都是权宜之计,都是打分打出来的。如果打分,现在谁有AI打分标准,但是那个里面人文怎么能够打分,人文只能看境界。所以这个里面我们要学这一块。你看,到了明清,就尚态了,尚态就是看玩,看谁玩的花招多,是吧。确确实实,明显的感觉上,你看后面要把气加进去都不好加,气法不好加,对不对?因为它是生命能量,生命能量怎么用个法?气义,你看,他生气了,这个里面还靠点谱,气态也可以,但是气态是外在的。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