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140年前巜廢醫論》第一人(1)

      樸學,還沒來到曲園的時候,這個詞對於以前學習西醫的我來說,很陌生,對於樸學大師俞樾先生更是談不上瞭解,只是通過網絡或是一些書籍中瞭解到,俞樾先生是近代中國第一個提出廢止中醫的大家。

      在距離《廢醫論》被提出的140年的歷史長河中,不知有多少人掀起了廢止中醫的浪潮,出現了廢止中醫的政府提案,有人提出中醫是一個有意無意的騙子,在網絡上發起廢止中醫聯合簽名,甚至還有媒體人嘲諷道,“在街上買了一包板藍根都叫看了中醫”。

      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了曲園,我在想,為什麼這樣一門在中國文化中孕育出來的、解決了人民疾苦病害的一門岐黃之術,卻一直在遭罪呢?這門在中國文化中孕育出的學科,在不斷歷練、實踐、總結。

      故而,我在這裡尋找了俞樾先生《廢醫論》,它用七個章節來闡述“廢而廢之,廢而立之,廢而施之”的核心思想。我摘錄了這七個部分,坐在曲園長廊的一角,開始細細揣讀俞樾先生《廢醫論》,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對古文及其醫古文理解水平的有限,理解《廢醫論》還不夠深入,更談不上對俞樾先生深邃的樸學觀念的理解了。接下來,我會對這七個部分的思想逐一展開討論與分享。

      中醫是以《⿈帝內經》作為藍本, 結合中國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觀與陰陽五行學說,建立了平衡醫學中的中間學說的中醫學基礎,以辯證施治、理法方藥的醫學法綱形成了龐⼤的、樸素的中醫系統理論。簡⾔之,中醫就是《⿈帝內經》裡⾯提到的關於⼈與⾃然的⼀個哲學體系,⼀種博⼤精深的⽣命體系,是⽤一種哲學思想在看待疾病。

      從對⽣命的理解⾓度來看,⼀⾨完整的醫學,是包括有精、氣、神這三個完整的核⼼部分的,通過這三種元素的有機結合去真正理解人與⾃然的關係。

      其實用現代科學來理解,精代表物質,氣代表能量,神呢,其實就代表信息。如此一來,我們對中醫文化的理解就感到容易多了。這樣,從歷史發展中推演,去推演一種法則,⼀種人與宇宙萬物之間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