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140年前巜廢醫論》第一人(4)


俞樾先生在《廢醫論》里同時也提到切脈在中醫診斷中的重要性,切脈時的寸、關、尺,浮、中、沈,天、地、⼈,從中偵查到的脈中之氣、脈中之神、脈中之位,辨別出六氣、六淫,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因地制宜,因人⽽異,根據每個病⼈特有的體質,重點結合醫者⾃身的醫術、醫理、醫道,將醫者、患者、疾病視為⼀個有機整體,最後達到真正的治療效果。其實從表面上看,三根指頭好像很簡單,很廉價,比起醫院的檢查儀器需要花費的費用,實在是便宜太多。上一次,我帶著父親去附近的中醫院看病,走近醫院時,就聞到了濃郁的中藥味,當時父親還感概「不愧是中醫院,名符其實」。的確,醫院的診室、走廊、大廳里,到處都是掛的關於中醫的名人,中醫的知識,中醫的診治方法,中藥的認識等中醫相關的牌匾,還看到了醒目的「大醫精誠」四個大字。但是,在看病時,醫生並沒有用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而就是用的西醫的診療方式,問問大概的病史,甚至連查體都省略,直接開了CT,抽血化驗等檢查項目,等結果出來後,就開了中成藥,共計花了近800元人民幣。我和父親對視了幾秒,這個醫生究竟是中醫還是西醫呢?走進的是中醫院,接受的是西醫的診斷方式,服用的卻又是與中藥藥物成份有關的中成藥,關鍵是,這藥還是一位不知是中醫醫師還是西醫醫師開的處方,他對中藥的認識究竟怎麼樣?他瞭解過我父親的體質嗎?從中醫角度講,這藥真的適合我的父親嗎?內心真的很忐忑。我們都知道,西醫的檢查、西藥的價格與中醫診斷及中藥比起來,高出十倍甚至是幾十倍,也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醫院、醫生,乃至中醫師都偏重西醫,冷落中醫,採取西醫的診斷、查體及檢驗檢查來診病,這樣是變得簡單了呢?還是準確了呢?還是不需要學習更多的診斷知識就可以有更多的收益了呢?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思考。


评论

《“論140年前巜廢醫論》第一人(4)”》 有 1 条评论

  1. 不错👍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