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很多藥物,尤其是中藥,在生長過程中受到了很多的人工干預。請問,這一味中藥還有它真正的藥性嗎?還有它自然的屬性嗎?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連我們的中藥藥典都需要被修改了呢。在這裡,希望可以引發大家的一點思考吧,這的確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
這一點讓我們看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如果自然改變了,人接收到的一些信號,一些生物性能都會隨之發生一些質的改變。用現代科學中的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熵”。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反覆地理解俞樾先生的《廢醫論》,在尋找他“廢醫之說”的真正原因。在這裡,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跟大家說一句,俞樾先生的這些言論一直在被一些居心叵測之人斷章取義。
俞樾先生引經據典,真正談出了中醫的哲學思想以及源頭理論。前面的文章裡,我跟大家提到了《神農本草經》和《黃帝內經》這兩本書。《神農本草經》是各大家們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本非常經典的藥物學理論,將藥物分為了命藥、性藥、仙藥這幾大類,分得非常詳盡。
其實在藥物的研究方面,日本的研究程度是相當深的,因而,日本還將以方劑為主的這樣一門學科命名為“漢方醫學”。關於漢方醫學的一些更具體的內容大家可以去作一些更詳盡的了解,我就不在這裡贅述了。
《黃帝內經》,是通過黃帝與岐伯之間的對話,闡述了人與自然的一種哲學思想,以及天人相應這樣一種觀點。大家不要一談到“天人相應”就好像是一種封建迷信,一種很玄乎很神祕的東西。其實,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就好像魚兒需要生活在水裡一樣。我們生活在大自然,需要去適應自然,研究自然,而不是一味地去搗鼓它,去破壞它。
有一句話說“人定勝天”,的確,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做了很多勝天的事情,推倒了很多座大山,也污染了很多江河。但是,這種人與自然的不和諧相處,甚至到了非常惡劣的程度,是會產生一些不良後果的。因為,你改變了它的屬性,改變了這種植物的生長方式,改變了這塊土地的風向以及磁場。那麼,我們是不是需要為這種改變付出代價呢?
如今,我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人生病了,在吃了很多藥物後,效果都不是很好。如果說將來某一天,我們人生病了,卻找不到一種較好的解決辦法,這會不會是一件很痛苦、很可悲的事情呢?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