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神農本草經》,對藥物的整理歸納非常詳盡,總的來說,將藥物大致分為了三類,也就是仙藥、性藥、命藥。聯繫到《神農本草經》對藥物的這樣一種認識、歸納、總結、分類的嚴謹性,我不由得聯想到,現在咱們對祖國醫藥的認識和現象究竟是怎麼樣的。
如今,有很多不尊其氣候而培育的大棚藥物,不尊其地域而種植的種植藥物,甚至是不尊其時間而來的催生藥物。請問,這些藥物還是當年藥典裡面記載的真正的藥材嗎?還有它本來的藥性嗎?我想,你改變了它生長的氣候、地域,甚至是時間,它已經不是那種藥了,它已經完全變味了。
更奇怪的是,有人用古代紀錄下來的古方、經方、驗方去治療現在的疾病。時間在前行,氣候在變化,疾病同樣也在進化,請問可以直接這樣套用嗎?即使是古方,但是藥已經不是古藥了。請問,這還真的能叫用古方進行疾病的治療嗎?這個邏輯好像有一點不通。
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好好的對這個藥方進行針對性的研究與調整呢?即使它有改變,但對藥物的藥性,我們可以結合它與時間、空間、人體以及自然的聯繫,適當地給予它一種新的活力,或是藥物的作用。不知道這樣思考是否合理,但這的確是我自己對藥物現狀的一種認識與理解。現在社會上這種套用古方、套用祖傳秘方來治病的現象的確是很普遍的。
我自己是學習西醫的,有時候我就在思考,咱們祖國醫學這麼嚴謹、這麼寶貴的一筆財富,我們為什麼不去好好地發揚光大,不去認真地學習與傳承呢?為什麼要被一些有心之人拿來用作他們盈利的一種方式一種手段呢?很多人打著咱們中醫的旗號,卻並非幹著咱們中醫該所為的事情,這是一種很畸形的現象,也確實是一種需要大家共同行動起來去整治的一種現象。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