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可廢,藥不可盡廢”

近期,我一直都在與大家分享俞樾先生提出的關於“廢止中醫”的言論,可能會顯得囉嗦。但是,因為俞樾先生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廢止中醫的大人物,懷著對祖國醫學的這份熱愛與好奇,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弄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因為,國學大家如此反覆地反對中醫,我實在是不太理解。

俞樾先生,在1879年的時候就作了《廢醫論》。全文共七個篇章,大概有七千餘字,幾乎都在表達著反對中醫的觀點。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觀點是什麼呢?那就是,“醫可廢,藥不可盡廢”。

說到這個“藥”,我不禁聯想起了日本。在日本,他們將此自詡為“漢方醫學”。請問,這樣真的就是一門真正的醫學了嗎?如果從它的內容、形式來分的話,它只能算是我們中醫學學科其中的一個分支——方劑學。它更多的是直接在用我們的方劑進行疾病的治療。就像我們平日見到的現象,在路邊擺的賣草藥的小攤位的形式。

對比同時期,日本利用中草藥的產物做文章,而由俞樾先生引起的這場“廢止中醫”的輿論,我不禁想到了跟俞樾先生關聯非常友好的一名日本學生,井上陳政,他是俞樾先生的得意門生。會不會有這樣一種可能,在當時那個特殊時期裡,“有心之人”聯合起來反對中醫,廢除中醫,是否在為後來的二戰做好一切準備呢?一旦沒了這門醫療體系為我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那我們是否就更會成為他們口中的“東亞病夫”了呢?

這個世界,這個國家,是以人為主體。人生活在大自然當中,如果人這個主體不存在了,還怎麼去談咱們的醫學,咱們的文化,咱們的經濟呢?它是不是一場更大程度的侵略呢?為他們的戰爭做好一切的鋪墊呢?

我的確是不理解,俞樾先生是國學大師,是文化大家,我認為,他不可能就這麼糊塗地、言之鑿鑿地反對中醫,把咱們中醫說得一無是處。我總覺得,這背後肯定有其他的某些原因吧。

中醫,是誕生在中華文化這塊土地上的一門生命科學。而與咱們《黃帝內經》來自同一個遙遠時代的《希波克拉底》,它是誕生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一門醫學學科,一種文化。如果說,他們要廢除咱們的中醫文化、中華文化,那是否是在持一種極端態度,在支持與扶持這種西方文化、西方醫學呢?是不是把咱們的俞樾先生和日本友人們緊緊地拉在一塊兒,為了某一種意圖來否定我們中醫,達到他們真正的目的。

你肯定一種文化,就一定要去否定另外一種嗎?為什麼不可以並駕齊驅,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