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不可廢,醫更是不可廢

俞樾先生,作為晚清著名的大學者,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廢止中醫的大家,我對於他的“醫可廢,藥不可盡廢”這樣一個觀點,實在是有很多的疑惑,在這裡,我繼續提出來,和大家進行剖析。

大家知道,咱們中醫,是誕生在中華文化這塊土地上的一門生命學科,它是我們對宇宙,對自然,對事物的認識,是一種關於人與自然的哲學思想。

中醫,醫的是人這一個主體,而不是疾病本身。那麼,我們是不是需要對中醫的理論基礎作更多的理解呢,為什麼會提出“醫可廢,藥不可盡廢”這樣一種觀點呢?我認為,實在是有一些荒唐、荒誕,甚至很突兀。

中醫與中藥,在我自己的認知體系中,它們是密不可分的。在中醫歷史上,有這樣一個詞語,“以醫薦藥”。從中看得出,中醫和中藥,它們是一種相依、相輔、相存的關係。如果將中醫廢掉,那該怎麼來談中藥呢?

我們是在中醫的理論基礎上為人治病,以中醫的理論作為支撐來用藥的。當時還說,俞樾先生自己甚至都可以處方治病,那請問,您處的是什麼方,治的是什麼病,憑的是什麼依據呢?我實在是不理解。

這樣的話,是不是在玩墨弄筆,草菅人命呢?您處的方,治的病,是針對人的疾病,人的生命。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嚴謹的事情,是一件非常嚴肅的、需要認真對待的事情。

同樣,我們在學習西醫時,是在學習了西醫的解剖、生理基礎之後才開始去學習藥物,學習藥理知識,學習怎麼用藥,而並非一開始就直接學習如何用藥吧。我們可以換一種更直接的說法,如果是俞樾先生這種觀點,那我們學習西醫的理論基礎幹什麼呢?高中畢業,直接就去學習怎麼用藥豈不是更快速。就如日本的“漢方醫學”,直接用方劑進行疾病的治療豈不是更簡單?如果這樣的話,我們是在對生命負責嗎?這樣是否太潦草、太輕率了呢?我是這樣理解的。

中醫,是博大精深的,它涵蓋了各種學科。用現在通俗的語言來理解,它涵蓋了自然科學、心理學、氣候學等多門學科,不是簡單的幾句話就能闡述清楚的。我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可以和大家一起進行更多的關於中醫知識的了解與研究,更多地分享與理解咱們祖國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