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先生提出廢止中醫的言論至今已經有141年的歷史,但是,現如今仍然有這樣一種普遍現象,在各大藥房,仍然是以中藥成分製成的藥物作為主打市場,在進行藥物銷售,有藥丸、膠囊、針劑等劑型,比如九味羌活丸、雙黃連口服液、血塞通、紅花、丹紅注射液等。
結合自己在臨床用藥的實際情況,對於這種現象,我內心深處是疑惑的。當需要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疾病的治療時,在你能選擇的藥物範圍內,更多的是這種以中藥藥物命名的“中成藥”。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任何中醫基礎理論知識,更別提中醫科學臨床實踐,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真正地去選擇這類藥物。
因為專業原因,自己一直研讀的都是西醫理論與實踐,那麼,讓我用西醫知識作為理論基礎,運用以中藥為主要成分的藥物,來進行疾病的治療,說實話,我真的無所適從。
作為一名醫者,我真的很希望自己能在診療過程中做到精益求精,不容自己有絲毫的馬虎,認真對待每位患者,每一種疾病,用好每種藥物,為生命負責。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真的很符合自己當時的心情。翻閱說明書可見,很多中成藥的功效欄顯示,活血化淤,活血補血,祛風除濕,宣肺通理等字眼。究竟什麼是瘀,什麼是濕,什麼是風,什麼又是邪呢?我真的很茫然,不理解,更別說辨證施治了。我相信,對於非中醫專業的醫生來說,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與感受。
作為一位西醫臨床醫生,發自內心覺得自己很尷尬。在每次為患者解釋這類藥物的作用時,除了按照大框架的原則為患者解釋其藥物功效之外,真的好像不能再深究什麼,作為一名有良知的醫者,很不忍心這樣去敷衍患者,但這就是現實的醫療大環境。
正是因為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經歷了這種尷尬,非常想改變這樣的現狀,才最終讓自己下定決心,走上這條探索醫學的道路,真正去理解並運用西醫與中醫的關係及結合。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