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俞樾先生反對中醫至今,他對我們整個民族文化及醫學,是造成了很大影響的,甚至可以說有一定程度上的破壞。以至於後來,有中國的文化大師提出了“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騙子”。
這句話,不禁引起了我心靈上深深的震撼。
在這裡,我跟大家分享一件我自己在執醫過程中遇到的很尷尬的事情。記得那是四年前,我的一位女性病人何老師,是一名退休教師。她因“腦梗塞”生病住院,我們之間建立了一種比較和諧的醫患關係。
一次我在醫院值夜班的晚上,她找到我,拿出一盒維C銀翹片。其實,就憑她的文化程度,直接看藥物說明書來了解藥物成分及功能是完全沒問題的。但是,因為信任,她希望我能從一名專業醫生的角度和她進行一些探討與理解。
我看了藥物組成成分及功能後,內心是忐忑不安的,而更多的是一種什麼情緒呢?尷尬。
維C銀翹片,它是一種什麼藥物呢?我在這裡和大家一起解讀一下。它的主要成分有山銀花、連翹、薄荷、淡竹葉、甘草、桔梗,但還有什麼呢?馬來酸氯苯那敏、對乙酰氨基酚及維生素C。
大家請注意它的成分,是不是既含有中藥,亦有西藥呢。它的功能是疏風解表,清熱解毒,外感風熱所導致的流行性感冒。可是,什麼是風?什麼是熱?什麼又是表呢?我該怎麼去理解?從什麼角度去辨識?
作為一名臨床醫生,一名患者如此信任的醫生,當時我真的很尷尬。我解釋不了這些中醫科學裡的專有名詞,解釋不了根源。什麼叫疏風解表?什麼又是清熱解毒?
在學習西醫理論的過程中,我的老師有跟我們教學過這些理論知識嗎?我學的是《希波克拉底》,是四液學說的基礎理論,可此刻,我真的很尷尬。聯想到文化大師那句話,我也就成了“一個有意或無意的騙子”吧。
在對藥理醫理不完全清楚,不能作透徹理解的情況下,就糊裡糊塗地用藥,去醫治疾病。想想,這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嗎?我不做庸醫。所以,我選擇離開醫院這個臨床基地。因為,我不想讓自己一直這樣尷尬。
作為一名醫生,需要對人民的生命健康負責任,需要擔起這一份使命。我選擇從此踏上研究醫學這條道路,我希望自己能將醫理藥理弄得更清楚,理得更明白,而不是做一名稀裡糊塗的醫生。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