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醫理藥理,必將尷尬

俞樾先生提出廢止中醫至今已經有141年,在這之後,有很多的學者、大家、國人受其影響頗深。以至於到現在,都仍然有人在媒體上說,“在大街上買了一包板藍根就叫看了中醫”。甚至說道,“看中醫,是一件很恥辱的事情”。請問,至於嗎?至於這樣對待我們的中醫嗎?

在我自己執醫近十年中,在臨床上用的很多藥物都是這種以中藥術語來命名及解釋其功能的藥物。比如說,丹紅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這類針劑。它們主要成分就含有丹參、紅花、三七。

這就讓我想起了一個真實的病例。記得在五年前,我的兩個病人,當時他們在同一個病房,52床和53床,我記得非常清楚。他們都患有“腦梗塞”。一天早上,我去查房的時候,他們就不約而同問了我同一個問題,“醫生,咱倆都得的是同樣的病,為什麼他用的是丹紅注射液,而我用的卻是血塞通呢,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嗎?”。發自內心地說,這就讓我很尷尬了。

按照疾病治療原則,這種疾病就需要用活血化瘀類藥物,但我該怎麼來解釋他們這樣一種用藥現象呢?我很尷尬。

後來回到辦公室,我就在想,作為一個臨床醫生,卻不能真正地從藥物的藥理醫理方面去解釋藥物的功能和用法,實在是不應該。當時的我們,在用西醫的理論體系理論基礎,甚至西醫的這些檢驗設備來診斷疾病,而用的卻又是中藥成分的藥物來進行醫治。這兩種醫療體系的思維模式一樣嗎?能以這種比較“粗獷”的方式去結合兩種體系嗎?我該怎麼去解釋這樣一種現象呢?

也難怪病人會生出這樣的質疑,藥物是用在自己身上的,總有權力知曉是怎麼回事吧。我覺得,這種質疑是合情合理的。所以,總有那麼多的醫療糾紛出現。

在這裡,我很誠懇地奉勸這些藥廠,請你們在製作西藥或中藥,或者說是西藥與中藥組合而成的藥物的時候,請真正弄清楚它們各自的藥理,化學結構分子式,為我們臨床醫生的用藥作好鋪墊,做一份真實的藥品說明。

別讓我們成了糊裡糊塗的、有意或無意的騙子。不要讓我們這麼尷尬,不要讓西醫尷尬,讓中醫尷尬,讓民族尷尬,讓國人尷尬,讓真正做醫學研究的人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