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百度百科,大家可以了解到,俞樾先生是一位樸學大師,在晚清有著非常重要的社會地位。什麼是樸學呢?簡言之,它就是一種文化數據學、考據學,就是說,對很多的古籍、經典進行整理分析,加上自己的一些體悟,再進行著書立說。
俞樾先生,作為樸學大師,治學主要以經學為主,還衍及諸子學、史學、訓詁學,甚至是書法、詩詞、戲曲,都有著自己頗深的研究與理解。
當時在他的《春在堂全書》裡面,還有關於《內經素問》的一部分內容,都是他自己在解讀了《內經素問》之後做的一些札記。同時,也是他用考據學的方法對咱們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裡面的一些很實質的內容作了一些研究與理解,得出了很多的“結晶”。俞樾先生當時對咱們的中醫藥文化確實做了很多功夫,據說,他甚至都可以處方治病。
可想而知,他的中國文化的底蘊肯定是相當深厚的,在當時的社會地位及影響力是很大的,是很受人尊崇的。
記得他在參加科考的時候,好像當時給了一個詩題,需要自己作詩,那麼他在詩的首句就非常不凡,他作了什麼呢?叫“花落春仍在”。當時,他的這一種才情,是得到了曾國藩的賞識的。後來回到蘇州之後,他的寓所就取其詩意,名為“春在堂”。所以說,後來他的很多著作,都收集在《春在堂全書》裡面,為什麼叫《春在堂全書》呢,就是這樣而來的。
而後來,他的一處故居,“曲園”的宅門上,還懸有李鴻章為他題的橫匾,“德清余太史著書之廬”。
當時就有這麼多的社會名人都在為他鼓氣撐腰。所以,大家想一想,他能是一般的人物嗎?會就那麼簡單嗎?那麼,以俞樾先生的這種社會地位,我就的確不理解,為什麼他會反覆地提,要廢止中醫,廢除中醫呢?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