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筆下的中醫—《廢醫論》

      在論及《廢醫論》出現的這140年中,繼俞樾老先生、汪大燮教育總長之後,談及到了關於“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騙子”,我想,大家都很清楚這句話出自於誰的筆下了。

      在談及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首先談談自然療能法當中的也談及到的古典傳統樸素醫學當中的思維治療法。我要在這裡說一下,在前面我談及到的文化組學,也談及到了中醫是通過自然療能法中的植物療法結合中國文化而誕生出的一門學科。那麼說到文化組學,在文化組學當中沈澱下來的學科,那就是中醫學,這門中醫學學科,恰恰就是通過辯證的唯物主義觀,陰陽五行學說,產生的對自然的認知及應用。文化也好,思維療法也好,都是在宇宙規律範疇中,如果我們的思維變了,文化變了,就自然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按照西醫的觀點,思維也好,文化也好,自然也好,它們的變化都會影響我們臟腑功能系統的運行。

      然而,一個對民族非常有影響力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談出的言論勢必會影響這個民族的文化,甚至可以輓救一個舊的時代。然而,您無情地批判這個自然學科,這不就是把一個病態的社會用文化的方式引導到另一個病態的狀態嗎?

      我在想,我們人生活在這個自然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們的身體、思想都會有這樣或是那樣的不和諧,思想和身體不統一而出現的一種狀態,我們也可以把它叫做疾病。

      我看到,這位非常有名的大作家、思想家、政治家,他當時是因為中醫沒治好父親的病而談出的感慨,但給中國文化卻埋下了隱患,在他之後的很多篇文章,也說到了他自己當時不應該這樣說,有一些片面的情緒化的做法在裡面,他在批評中醫的年代裡,仍在讀中醫之書,用中醫之法,感受中醫之效。但我認為,錯就是錯,以您當時的身份地位,您的一句話會對整個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我想是不需要去試探的吧,而不應該含沙射影的指示什麼,在這裡咱們可以舉幾篇文章。

      在魯迅著作中,最早出現的中醫形象是1918年4月《狂人日記》裡的何先生,被描寫為吃人的“劊子手”。1920年6月的小說《明天》裡也有一個中醫的形象:“何小仙伸開兩個指頭按脈,指甲足有四寸多長”。1922年12月,魯迅先生在《吶喊.自序》中說了一段被反對中醫者引用較多的話:“我還記得先前的醫生的議論和方藥,和現在所知道的比較起來,便漸漸的悟得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騙子,同時又很起了對於被騙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大致在1925年之前,魯迅作品中出現的中醫都是反面人物,都是被諷刺挖苦的對象,用辛辣的筆墨嘲諷了中醫存在的弊病,批駁了中醫故作神秘和玄虛、拼命撈錢、草菅人命的惡劣職業道德,併發誓“決不看中醫”。 

      我在這之前,談到了幾個觀點,文化,思維,身體,那麼文化對思維的影響是直接的,對身體的影響是間接的,我們的健康就跟我們的文化、思維是密切相關的。我要談一下,我在學術上的一種觀念、一種理解。凡是我們的思想處於積極的、向上的、開放的、進步的、創造的這樣一種狀態,我們的細胞就會處於一個非常正常的呼吸,臟腑系統處於一個正常的功能狀態,反之,我們的思想處於消極的、恐懼的、向下的、懷疑的、憂鬱的呼吸狀態,那麼我們的細胞、我們的人體就處於不正常的、甚至病態的一種交流狀態,就會生出疾病。這是我自己在研學過程中總結出的一種觀點,可能會不成熟,但真的可以從中提煉出很多道理吧。

      我們人體有很多功能,當你覺得在這個世界活得沒有意義,想死亡的時候,我們的細胞就會協助你達成這個願望,趨向死亡。就如現在,有很多的人得了不治之症,疑難雜症,恐懼的時候,很快就會死亡,這就是你的思想向細胞發出的一種生命信號,幫助你達成你的生命願望。我們在思維治療時,就是讓你達到一個積極向上的、富有創造力的時候,我們的細胞才可正常地協調呼吸工作。

      其實,我在這裡要和大家分清楚一個概念,關於中醫、中藥、養生的概念。在我們中國文化與文化奠基裡最不可缺少的一本書籍《道藏》。通過煉丹、養生、中醫、中藥、性學的比例,來談出現在社會上很多的關於醫療的混淆。書籍中,外丹和內丹,在這裡先不作深入理解,以後逐漸談及,佔了51%,保健養生佔39%,中醫理論佔2%,中藥佔2%,性命學佔6%。

      我看了這個比例後,在想這樣的問題,現在市場上的養生,拔罐,刮痧,足浴,按摩項目,包括在專業的中醫院,這些項目都歸於中醫了,都統稱為中醫養生,中醫保健類的。我覺得咱們中醫有些冤枉,被傻傻分不清,也難怪有那麼多的大家名人都把這種怒氣歸因於中醫的不給力,中醫的落後,中醫的不科學。

      我想,對於熱愛中國文化,熱愛中醫的人來說,這一點,我們是有責任與義務為中醫澄清的。我會花大量時間將這個問題談得更清楚更明白,希望我們這些熱愛中國文化,一生都傾注於研究中醫的人們,我們攜起手來,一起抵制那些對中國文化、中醫不尊重的不良行為,為不懂得中為“平衡、中間”之意的人們普及何為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