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俞樾先生的《廢醫論》,相信大家都已經是耳熟能詳的了,但《廢醫論》具體廢的是什麼呢?究竟怎麼談論“廢”的呢?這次,我們就針對《廢醫論》的第一個篇章本義篇的一部分內容,作一些具體的分享與探討。
《廢醫論》的原文有七個篇章,是很不容易找到的,至少在前些年是這樣的情況。不過,現在大家可以通過百度百科也可以查閱到。
我在想,以前研究俞樾先生思想的人們,他們有沒有可能並沒有真正理解到俞樾先生的本意,先生此舉真正的意圖,而只是斷章取義了呢?所以,才導致後面一系列的誤會呢?俞樾先生是樸學大師,我們應該對先生真正地做一些正向的解讀。
在這裡,首先與大家分享一段本義篇的內容。“古者医卜并重。周礼天官有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其所属有食医、疾医,皆中士;春官有大卜下大夫二人,卜师上士四人,卜人中士八人、下士十六人,所属有龟人中士,堇人下士。夫医卜一艺耳,而周公特置官以掌之,是圣人重医卜也。至春秋之世,此二事犹为当世所重”。
這一段,就是在具體的講,周朝時期的醫療體制與體系。可以看出,醫和卜,按官位劃分,它們是平等的。但醫與卜,在當時為什麼會按那樣的體制來排布呢?我相信,肯定是有因可循、有據可查的。
無論是醫,還是卜,它都是從具體實踐而來的。當時治病,更多的是以對藥物的經驗認識,對藥物精神的一種探究而進行醫治。其實,從深層次去理解,我覺得,應該是對任何生命體在咱們中國文化中所佔用的精、氣、神的這種元素去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為什麼我們會如此反覆地提到《廢醫論》呢?其實,我們是想更多地與大家一起,共同來梳理關於俞樾先生對中醫的具體的觀點與思想。我想知道,他的這種思想言論,究竟有沒有對我們醫學的傳承起著一定的副作用呢。俞樾先生是樸學大師,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程度之深厚是無可厚非的,為什麼他會這樣反覆地提出廢止中醫,廢除中醫呢?我確實不太理解。
在現如今這樣的大健康環境下,我們必須端正我們對公共的健康、醫療、衛生的一些思想,需要樹立一個正確的三觀,正視醫學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