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先生《廢醫論》本義篇餘下的部分內容,主要闡述了醫與卜,廢與廢之間的關係。在這裡,我提及了兩個“廢”字,也許大家會覺得有一點奇怪,那麼在接下來的學習與分享中,我會和大家進行詳細的討論。
“左氏載二百四十年中,自莊公二十二年懿氏卜妻敬仲至哀公十八年楚人卜師,凡卜之事多矣。後世有裒集其事為一書者,汲冢師春是也。而醫則有醫和、醫緩之論,及戰國而扁鵲出焉。列子書有矯氏、俞氏、盧氏之醫。太史公作史記扁鵲倉公有傳,龜策有傳,醫卜猶並重也。東漢以後,卜日益衰矣。春秋有筮短龜長之說,自孔子贊周易,學者宗之,至漢而列於經,人情乃重筮而輕卜,至唐李華遐叔遂有廢龜之論,此論出而卜竟廢。唐宋以來,醫猶盛也。卜可廢醫不可廢乎?直以其流傳有自,而歷朝之習於其藝見於方書傳者,亦不乏其人,故沿襲至今耳。曲園先生本遐叔廢龜之論而為廢醫之論,故述本義冠於斯篇”。這就是本義篇剩下的這一部分內容,它講述了醫和卜之間具體的關係。
當時那個時期的醫生,與殷周時期披著神祕外衣的卜之間,有著非常大的差距,社會地位也是顯而易見的。但當時,由於“學在官府”,知識就主要為貴族統治階級掌控在手中。
從事醫學的知識分子,也就是醫生的地位,與當時的普通階級的人群相比,自然就有一定的差別。當時醫生的社會地位是被抬得比較高的。比如說扁鵲到虢國,虢國的國君就迎之於宮廷中門,稱其為“先生”。經過齊國的時候,齊桓侯也以賓客之禮待之。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當時也是非常尊重醫生的。
在東漢以後,很多人就提出了廢卜這一說。而俞樾先生就提到了,“卜可廢,為什麼醫就不可以廢呢”。請問,廢醫的“廢”,此廢真的是彼廢嗎?我不是這樣理解的,我不認為它是廢除之意。
在那個時候,俞樾先生更多的是對庸醫提出的一種質疑,是對那些在體制內濫竽充數的醫生提出的一種質疑,一種疑問。對於當時的卜,並不是完全廢除之意,只是將它從體制內轉移到了體制外,不再是很受國家官方重視的一門學科了,而重點就放在發展醫的方面了。
但當時在體制內的醫,恰恰就有很多的庸醫,那是不是在混亂我們的醫學呢?在誤導我們醫學發展的方向呢?因此,我認為,俞樾先生在這裡是以一種憤慨的心情在議論“廢醫”。實際上,是廢除那些不懂我們醫學的人,在醫學隊伍中濫竽充數的那一類人,讓醫學體制得到一個良性的循環與發展。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